(一)新护士的岗前培训
1.岗前培训的内容 包括公共部分与专科部分。前者由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,包括医院简介、医院组织体系、有关规章制度等;后者由各临床科室分别制定,包括熟悉本科室环境、人员结构、各类人员职责等。
2.岗前培训的方式、方法
(1)培训方式:主要包括集中式、分散式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三种。集中式是由护理部统一安排;分散式则由各临床科室护士长组织相应的临床师资,对进入本科室的新护士进行针对性的专科培训。
(2)培训方法:①讲授;②视听:通过运用光盘、录像带、幻灯片等教具进行介绍与教育;③练习:如护理文书商写、急救技术等;④实地参观;⑤临床带教。
(二)临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
新护士经过岗前培训后,还须进行严格的规范化培训,在护理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和外语水平、医德医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。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、职业素质、医德医风、临床操作技能、专业理论知识、外语;培训时间依据大学本科、专科、中专三个不同学历层次分别设定。培训方式有以下几种:
1.医院院内培训方法
(1)自学:指定自学内容,提出明确要求,利用业余时间自学。
(2)临床实践:床边教学,结合临床实际讨论护理理论、专科知识、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和示范操作。
(3)定期查房:结合病例讨论护理诊断、治疗原则、护理计划及目标等。
(4)专题讲座:组织全院或分科、分病区进行。
(5)读书报告会:由护理人员个人汇报学习体会,相互交流。
(6)短期培训班:如护士长管理学习班、急救培训班等。
(7)实际操作训练:护理技术操作可采取示范、练习、定期考核等方法。
(8)长期半脱产或业余学习班:如英语口语班、护理新理论研修班等,酌情安排时间。
(9)科室轮转:护士通过多科实践可扩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范围。
2.院外培训方法
(1)全脱产学习。
(2)业余大学培训。
(3)电视大学。
(4)自学高考。
(5)网络学院。
(6)国内外进修、参观及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。
二、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
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之后,以学习新理论、新知识、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护理学教育。上文提到的多种培训形式都可以作为继续教育的方式。
1.学分授予 继续护理学教育实行学分制,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。
1)Ⅰ类学分项目:①国家卫生部审批认可的国家教育项目;②省、市审批认可的继续教育项目;③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专项备案的继续教育项目。
(2)Ⅱ类学分项目:①自学项目;②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项目。
2.学分制管理 继续护理学教育实行学分制,护理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护理学教育的最低学分为25学分。
三、护理人才的培养
护理人才是指具有系统现代化护理学知识、较强的专业才能和业务优势,并对护理事业作出贡献的护理人员。
(一)护理人才的类型
主要包括护理管理人才、护理教育人才、临床护理专家三种不同类型,分为普通、优秀、杰出三个层次。
(二)护理人才的结构
1.个体结构①品德结构:包括思想品德、伦理道德和心理品质三方面;②知识结构:主要包括基础知识、专业知识、哲学知识以及各类知识的相互联系;③智能结构: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总称。智力结构由观察力、记忆力、想象力、思考力、实践能力五大基本要素构成;能力结构由获取知识的能力、表达能力、实际操作能力、组织管理能力、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要素组合而成。
2.群体结构是指某系统内构成群体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。主要有:①专业结构:指护理系统内护理人员的比例构成和相互关系;②能级结构:指护理人员中不同学历和能力级别的比例和相互关系。合理的护理人才能级结构应是由高级人才、中级人才和初级人才按适当比例构成,这个比例应是“金字塔型”;③年龄结构:指护理系统内不同年龄护理人才的比例构成;
④智能结构:人才按智能结构分为再现型、发现型和创造型三类。再现型人才善于积累知识,并能有效再现;发现型人才能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前进、提高;创造型人才善于有重大突破和创新。